一般來說,我們將兩國貨幣之間兌換的比例稱之為匯率,換句話說,就是一單位本國貨幣兌換一單位他國貨幣的比率。由於美元為主要流通貨幣之一,常見以美元為基準,以此換算出本國貨幣的價值,此種報價方式又稱為直接報價法。舉例來說,2011年底新台幣兌美元的匯率大約落在30元的價位,意即一單位美元可以兌換得新台幣30元。反之,若以本國貨幣為基準,去折合若干單位的外國貨幣,則稱為間接報價法,例如1元新台幣折合1/30美元,也就是新台幣兌美元匯率為1/30。

匯率價格的決定,與商品交易一樣,主要由供給與需求雙方交易所決定。當外匯需求增加時,美元相對新台幣價格將呈現升值走勢,反之,美元匯價將會走軟。舉例來說,自2012年初以來,受到國際熱錢大量匯入台灣影響,這些匯入的美元轉換成新台幣時,將造成新台幣升值,此期間新台幣兌美元價格由年初的30元,一路升值至4月底來到29.5元。對照去年下半年的匯率走勢,2011年8月之後,受到歐美情勢惡化影響,外國資金大舉匯出台灣,使得新台幣出現貶值的走勢,由8月底的29元一路貶至10月初最高來到30.6元。

為了維繫匯價的穩定,避免短期波動造成外匯市場動盪不安,中央銀行也會從旁扮演著監控者的角色。然而大部分時間,央行只會在場外觀看,並不會主動進場干預匯價,除非短期外匯市場波動過鉅,或者發生足以影響外匯市場穩定之情事,央行才會主動干預匯價,藉此安定匯率價格。

  由於台灣屬於進出口導向的國家,外貿依純度非常高,廠商進行國際貿易時,主要以美元或日圓等外幣為買賣計價單位,因此匯率發生波動時,將會對進出口商的獲利表現,帶來某種程度的影響。就出口產業來說,倘若新台幣持續出現升值的現象,將會侵蝕到廠商的獲利,主要原因在於出口商都是以外幣作為買賣單位,當新台幣升值時,相同單位的外幣兌換成新台幣,其價格將會比升值前還要少,使得廠商出現獲利減少的現象,舉例來說,台灣外銷的電子產品,受到台幣升值影響,將會發生匯兌損失的現象。然而,新台幣升值對產業的影響,也不全然皆是負面的,對進口產業來說,台幣升值卻是有益的,廠商可望獲得匯兌收益。以經營進口舶來品的公司為例,受到台幣升值效應影響,公司得以用較少的成本就可進口相同的貨物。此現象也同樣發生在進口能源價格上,當台幣出現升值時,進口能源的成本將得以降低。

  從上述說明我們可以知道,匯率價格的波動,是有可能侵蝕公司獲利表現,甚至造成虧損情事的發生,因此進出口廠商亦面臨著匯兌交易的風險。對於這樣的問題,公司的財會部門通常也會作出一些避險的措施,比如說藉由遠期外匯或外匯期貨的方式,來進行避險以保障獲利。假設廠商將於3個月後收到美元貨款,為避免此期間新台幣升值,將會侵蝕到公司獲利,此時可以透過賣出遠期美元的方式,藉此鎖住美元的價位,將有效規避新台幣於此期間升值,導致出現匯損的風險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匯率
    全站熱搜

    台灣蝸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