支出面=所得面
GDP=C+G+I+X-M=w+r+i+拍+折舊+間接稅淨額.
C=民間消費支出 ,G=政府消費支出 ,I=國內投資毛額 ,X=進口 ,M=出口 , w=工資 ,r=地租 ,i=利息 ,拍=利潤 ,間接稅淨額=間接稅-政府對企業補貼 .
GNP=GDP+要素在國外所得淨額
毛額=淨額+折舊
NI=要素所得=w+r+i+拍
PI=個人所得=國民要素所得-勞而不獲+不勞而獲.
DI=可支配所得=PI-家庭及民間非營利團體之直接稅-移轉性支出歐.
Example:請計算儲蓄率=民間儲蓄/可支配所得 ,資料如下:
折舊=2000 , 民間消費支出=14000, 國民生產毛額=29000 , 政府對企業之補助=100 ,
個人直接稅及移轉性支出=1000 , 間接稅=3000 , 企業未非配盈餘=3400 ,
民間移轉性收入總合=300
ANS : PI=NI-國民要素所得-勞而不獲+不勞而獲
=GNP-折舊-間接稅淨額-勞而不獲+不勞而獲=29000-2000-(3000-100)-3400+300=21000
DI=PI-家庭及民間非營利團體之直接稅-移轉性支出歐=21000-1000=20000
儲蓄率=(20000-14000)/20000=0.3
物價指數
CPI(消費者物價指數,零售物價指數)
core CPI(核心物價指數),CPI扣除食物與能源兩項的物價指數,經濟學者會以核心物價指數來衡量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績效 .
WPI(躉售物價指數,批發物價指數)
隱性物價指數;平減指數(deflator) ,GNP平減指數=名目GNP/實質GNP
所得分配三大指標
勞倫斯曲線:越接近45度線,所得越平均.
吉尼係數:值越大越不平均.
最高最低組所得倍數:倍數越大,越不平均.
s*f(k)=(n+摟)k , s=儲蓄率 ,n=人口成長率 ,摟=折舊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