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貨幣戰爭」這個名詞的出現,可以追朔至2010年9月,當時的巴西財長蒙迪嘉(Guido Mantega)在一場演說中指出:「政府之間為捍衛本國出口和提振國內成長,而發動貨幣戰爭。」

在說明貨幣戰爭之前,我們必須先探討其背後的成因,也就是近年來歐美先進國家競相推出的量化寬鬆政策。自2008年以來,歐美經濟持續疲弱,各國政府為刺激國內經濟,無不採取降息以及擴大政府支出的方式因應,而為了營造更寬鬆的環境,美國更帶頭大開印鈔機,連續兩次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,卻也造成了國際浮資四處流竄。這些熱錢流入新興亞洲的結果,不只造成外匯市場劇烈波動,也留下了通貨膨脹的惡果。

面對熱錢流入造成本國幣升值的現象,各國政府為提升自己在國際間的競爭力,紛紛進場干預匯價,而為了增加自身出口優勢,對央行來說最直接且最方便的方式,就是讓本國幣貶值。由於本國幣貶值有利出口產業,只要幣值相對手國弱勢,在貿易活動就比對手多一分優勢,因此,一場國際貨幣貶值競賽自此爆發。

自去年下半年開始,這波原本只在新興國家引發的貨幣大戰,開始蔓延到已開發國家,在主要貨幣當中,包括瑞朗、紐元、日元、新加坡幣、巴西里爾,對美元匯價開始出現升值的現象。面對貨幣戰爭導致本國幣大幅升值現象,首先發難的是瑞士央行。去年下半年歐債危機再度升溫,而全球經濟復甦腳步呈現停滯狀態,國際避險資金紛紛湧入瑞士法朗,短期內讓瑞朗兌歐元的匯價,大幅升值了10%。本國幣劇幅升值的結果,威脅到瑞士出口表現,也讓國內旅遊事業受到重創。為此瑞士央行宣布,將瑞士法郎的目標匯率上限設為1.2瑞郎兌1歐元,為30多年來首見,目的是要抑制瑞郎的強勁漲勢。在市場上大幅買進歐元,以抑制瑞朗升值的幅度,降低經濟下滑的風險。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貨幣戰爭
    全站熱搜

    台灣蝸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